地区频道 专题频道
首 页
法制要闻
普法动态
媒体联动
以案释法
专题观点
执法者说
普法追踪
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询法留言
律师推荐
普法志愿者
共建单位
联合普法网:安全监督,需要给30万奖励“加点料”
发布:2022/6/18 来源:本站 阅读:834




国家安监总局、财政部于2018年1月联合修订印发的奖励办法——《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扩大了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范围,提高了奖励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2022411日发布《矿山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举报矿山重大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并经查实的,最高可奖励30万元。




      按理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高30万奖励足以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的监督举报,足以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然而,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显然,  安全监督靠社会,只靠奖励有点难。

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勇气。

安全隐患往往存在于工作场景,存在于检测系统,在这种条件下能够行使安全监督的主体除了检测机构,只有在这里工作的工人。

但问题在于,监督生产安全的同时,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安全监督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安全保证,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职业安全。30万奖励着实诱人,但要想拿到30万奖励却却着实不易,毕竟30万奖励的背后可能需要被举报企业付出更大的代价。


从目前来看,自媒体反倒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的社会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使用仅限于对普法观点的说明,对图片内容和涉事主体不持任何观点)



这些信息的发布,究竟是冲着30万奖励,还是出于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不做评价,毕竟奖励有法可依。

然而,对于自媒体曝光的线索信息却很难看到官方回应或核实结果。

究竟是虚假信息,还是“查无此人”,监管机构应该让线索发挥作用,唯有如此,30万奖励才有价值。

公示结果才是引导社会监督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善于监督的最好奖励,才是让监督行为发挥作用,让被监督主体有所触动,让安全生产可以防患于未然的终极举措。

毕竟今天的网络用户均为实名制,信息真伪还是恶意谣言是完全可以查实追究的,网络举报行为主体还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因此,安全监督,监督的不仅是涉事企业,还有监管机构。


另外,媒体监督,往往在事故发生之后,对于安全隐患的监督很难发挥直接作用。

除了“一把手责任制”之外,是不是让法律更加直接的触及关键环节的核心角色——执业主体。

赋予安全生产专业工作人员的法定权利,用法律约定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标准、执业安全和执业收益,强化安全生产技术环节、管理环节专职人员的法律责任,用法律手段强迫执业人员发挥作用。甚至使其成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共同责任主体,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

  声明:本网旨在普法,以行政处罚、媒体报道、司法判决等公开信息,以及本网“询法留言”中部分案例、社会供稿(核实后)为普法依据以案释法,宣传法制精神,普及法律常识。对内容中当事方不持任何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
邮箱:fzyshlhpf@163.com  
服务:法律咨询可【询法留言】
关于我们 招聘加盟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