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标题为“山东东阿县:陈集镇东城雅居小区在建在售五证齐全吗?”的报道,再一次揭示了小产权房何以在政策明朗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本地无监管!
图片来源媒体报道
报道显示:
项目所在地镇政府回复:“村民的自建房不用办手续,对公开售卖不知情。”
国土与自然资源局回复:“东城雅居的相关销售方面的手续具体需要咨询住建局那边。”
住建局市场监管科:“陈集东城雅居应该是没有手续的,它这边是不能办理不动产手续的,你可以具体问问他们的合同能不能在不动产中心备案,或者直接询问他们有没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据我所知,这个项目在我们这边没有备案,购买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从三个部门答复内容来看,虽然没有明确报道中的地产项目是小产权房,但至少明确了该项目并非合法合规的商品房项目。
然而,监管部门若隐若现的答复,很难抵得过地产销售的虚构和诱导,甚至监管部门的模糊态度被房产商充分利用,进一步佐证地产项目的合法性,这也成为了大多数购房者上当的根本原因。
通过报道也可以看到,被质疑的地产项目正在大张旗鼓的公开售卖,且无人监管。这似乎更加证实了该项目的地产销售宣导内容的真实性。
联合普法网·地产陪购专家提醒:
小产权房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地方政府的默认,甚至有村委会、乡镇政府的“掩护”,监管部门也只能“装聋作哑”,因此,购房者寄托于通过本地官方识别地产项目是否是小产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不要为小产权大张旗鼓的广告宣传所蒙蔽。
尤其是不要听信法律会因为“法不责众”而对小产权房的购买者格外开恩。
因为,本地监管对小产权的无视,并不代表小产权就真的没有人管。
图片来自媒体报道
2021年3月15日,广州市番禺区WE公馆项目11人被问责,项目被拆除。
来自网络截图
小产权购买者在执法过程中也不会有任何权益可言,因为法律对购买小产权的行为不提供任何保护。
联合普法网·专家普法: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指出,“小产权房就是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所建的房屋,一般情况下是开发商和村里面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和基层政府比如乡镇政府签订一个合同或者协议,然后在集体土地上面开发建房并销售。”
房地产律师秦兵表示:作为购房者,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很大风险,因为这些项目本身并不合法,政府以后可能会强拆,非本村购房者可能拿不到补偿;并且以后不能流转。
也就是说,小产权项目所在地镇政府的背书,无法成为小产权合法的理由,更无法成为被强制拆除的保护伞。
也就是说,小产权项目所在地镇政府的背书,无法成为小产权合法的理由,更无法成为被强制拆除的保护伞。
如果被骗买到小产权怎么办?
首先,要尽早维权。
任何一个小产权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能够在开发商(小产权实际投资收益人)还没有完全脱离项目之前,或者说还具备一定的偿付能力,还能够配合当地监管部门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实现维权预期的。
找开发商或销售协商,不是最佳选择,因为作为购房者很难见到开发商负责人,而销售往往是第三方,只负责销售,甚至不对自己的宣传和承诺服务,不会承担购房者任何售后问题,更不用说退房退款。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当地地产监管部门或项目所在地政府协助处理。
最重要的是一旦不能有效处理,相关监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责任,更有利于牵制开发商积极处理。
其次,寻求媒体帮助。
小产权的公开销售,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借助于媒体的监督还是很有效果的,更为重要的通过媒体的监督报道可以让不法行为没有市场,让购房者所有警示,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小产权的本地化滋生和发展。
最后,在两种方式都没有条件实施,或者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借助于监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还是借助于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或者借助于人民法院的诉讼路径,本质上都是在依法维权,都是在行驶一个公民的法定权利。
当然,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采集和锁定证据都是决定维权结果的关键。
维权提示:如果您购买了小产权,可通过联合普法网·询法留言(www.lhpf.com.cn)寻求帮助。